從旅行開始,活在當下

2023-12-01

文 / 莊微白 諮商心理師

新舊交接的僻靜小旅行

跨年,似乎是大多數人都期待的特殊日子,在意義層面它代表舊的365天的結束、與新的365天的開始的那個交接點,那個「當下」,有種告別過去迎向未來的意味,人們(尤其是年輕族群)從12月開頭就開始引頸期盼,歡樂的氣息一路蔓延到聖誕節、元旦假期。

實質層面,最令人興奮的當然就是元旦假期,而且對華人來說,它不同於舊曆年圍爐團聚的過年傳統,而是可以自由安排、較不受拘束的輕盈假期,跟三五好友或家人出遊,壓壓馬路看場電影,或窩藏在家裡好好休息,都很愜意。

我因著以往旅遊編輯的工作經歷,擔任研究所班上的娛樂活動大臣,這次跨年三天假期,當然也是由我規畫。一邊進行著忙碌的實習工作,一邊規畫人們傾巢而出的元旦假期著實不容易,好在出遊的同學們有志一同,要避開人群擾攘與瘋狂車潮,來個僻靜的小假期。再加上沒開車的考量,於是反向思考剔除溫泉鄉、看日出與台北以外的名勝景點,決定來個冷颼颼的東北角山海之旅。訂好九份、福隆兩間民宿,只想好每天要待的地區,就讓這個假期自由發展,給我們驚喜吧!

不預設的自在正是寬裕

12月31日傍晚在忠孝復興捷運站集合,預定搭乘1062公車直奔第一晚住宿的九份,沒想到早已排著長長的人龍,滿載的公車也一輛輛呼嘯而過,這樣下去不知道幾點才到民宿!幸好,都市人的好朋友「小黃」來攬客,一台計程車上九份,一個人200元。時間就是金錢,二話不說跳上車,漆黑的車廂內大夥時而補眠、時而閒聊,我看著窗外還不壅塞的車流想著,小旅行的一開頭就脫離預期、自行發展了起來,那份未知的新奇開始發酵;人們為什麼要旅行,就是需要暫時離開慣常的例行生活,不再趕著起床打卡、追著時間達成工作進度,而是慢下來走走看看,從「規畫」轉為「放手」,任由周遭人事物自行交織流轉、再看看自己當下如何融入其中,享受那份平日中叫做奢侈的悠閒餘裕。

本來跟司機說好直接到民宿,他看看時間,建議我們先到老街:「7點就收了」。果然店家好多都打烊了,還不洶湧的遊客集中在幾家小吃名店,以及一家香腸攤前排隊等待。我們沿路吃吃喝喝,在超商買齊酒菜小點,原本想夜遊的興致被寒風吹散。抵達民宿後呆坐床前,無神地嗑著魷魚絲,然後相視大笑:「這樣跨年也太淒涼了吧!不管多冷一定要出門!」於是速速調查老街最有名的阿妹茶樓營業到凌晨,要去泡茶迎接2016年!

踏出民宿,天空竟然飄起雨絲,不過九份錯綜的小徑與沿途山城夜的氣息,攫取了我們的注意力,走過一間間寧靜的在地民宅,一直到電影《悲情城市》取景的昇平戲院前,才見豎崎路那處茶館林立的階梯景致,遊客三三兩兩拍照留念。我們拾級而上,選了茶樓半戶外的開闊空間,就著夜色泡茶品茗。平日同學們忙實習、忙論文四散各地,難得有大把時間相聚,於是聊聊生活與正在學習精進的諮商專業,同時少不了彼此間獨有的默契拌嘴笑鬧,氣氛卻是溫馨靜懿。夜深了,隨著午夜的逼近,座區湧入滿滿的等著倒數的遊客,對樓茶館的茶客也站滿露臺,隔空與我們互道新年快樂。

回歸五體感受活在當下

零時零點整,煙花散開在夜空,茶樓近處有兩處小型的點綴著,山城腳下的小漁港也從點點漁火中拋射彩色花火,遠眺山巒還有不同層疊的好幾處、從這邊看起來好像閃爍的棒棒糖似的此起彼落,耳邊並不喧鬧而是近處煙火不規則爆破的聲響,還有零星的杯觥交錯與談笑。我試著用手機捕捉這一刻光景,但發現不僅拍不下這夜間的璀璨,我自己也失掉了這一刻,這獨特的一刻。

我曾經在每次的出差或出遊,用攝影記錄所見所聞,當我注視著相機或手機裡面的那個小框框,想要把美景的實相保留下來、亦或許是到此一遊的紀念,為了比對最佳角度的眼角瞥見鏡頭外的景色,竟是如此開闊而無以用任何機器捕捉;然而我不正是因著那壯闊而想將它記錄!於是我漸漸養成「用眼睛記錄」的習慣,眼睛不用費時對焦,沒有擷取的限制,能夠看著的地方就是我正在體會的,再加上自己的五體感受,有時深谷的山嵐自由飄動,伴隨高山颯爽的空氣襲著臉龐與指尖;有時雨後的青天或暫歇枝頭的晶瑩露珠,散發潮溼的清新氣味;有時綠樹搖曳風姿綽約,伴著樹葉窸窣還襯著幾聲鳥鳴。此後每遇觸動的景色,我就會好好地沉浸在當下,用全身去體驗與記憶,然後再拍照留念。

此時此刻連結著時光的流轉

不過越是獨特的時刻,就越想捕捉記錄,在跨年凌晨我又瞬間忘了享受當下,好在意識到這點之後,馬上放下手機,細細品味當時的氛圍。正是因為獨特,每年只有一次的跨年當下,更要好好體驗感受。其實這就是多數心理諮商學派都強調的here and now「此時此刻」,人類是充滿歷史與期盼的有機體,不斷意識到整個生命的時間軸的流轉,是我們內建的基因,因此,諮商會談中探索過去與展望未來固然有其必要,然而眼光若一直停留在遠方,就看不到現在;或者正因為注視著現在太過艱難,寧可選擇看著他處以避開當下困局。此時心理師會邀請當事人回到此時此刻,看看現下發生了什麼,以促進當事人覺察自己面對生命、面對困擾的模式,進而討論其他可能性,最終希望引至改變。

當我們能夠活在此時此刻,活在當下,那麼無法重來的過去就不再只是遺憾的幽靈纏身,未來也不因為充滿未知而教人驚懼。活在當下,就能夠用不同的視野看待過去與未來,能夠明白瞭解到:過去建構了現在,每個現在又建構了下一秒。過往無可干涉,卻可作為借鏡以調整現在;未來也無法直接掌握,而是透過現下點點滴滴的累積與滲透影響。

這樣的概念並不限於諮商室,而是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我實踐。我們難免留戀或怪罪過去,或者預想「如果這麼做,可能會變成怎樣怎樣」,就像下棋前先想好每個可能的策略布局,然後似乎牽一髮動全身,顧慮許多而動彈不得。人類就是不同於動物只為生存本能而活在當下,這是我們的命運也是禮物,善加練習活在當下,或許是我們面對人生許多變化無常的解藥。

所以,就用旅行練習吧!旅行的意義就在於體驗每個迎面而來的風光,接納每個驚喜,就是活在當下。像是我的跨年旅行最後一天,本來只想來個輕鬆的單車小活動,騎乘在以往火車奔走的舊草嶺隧道過過癮,沒想到為了尋找一家已經不存在的咖啡廳(當然事先不知道),竟然騎了20多公里整個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我們安然於當下,因此海的氣息不再如以往一般窗外飛逝,我們近距離感受壯闊的台2線濱海公路,停留在質樸的卯澳漁村,來杯石頭古厝旁的露天咖啡,還找到暑假想玩耍的天然潛水祕境。謝謝我自己,活在當下,讓我得到的不只是當下,還創造了美好的回憶與對下個旅行的嚮往。

**原載於《今日生活》第420期 2016.6月 /2023.12月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