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大掃除,丟不丟的掙扎窺探內心陰影

2024-02-07

文 / 方可廷諮商心理師

年前大掃除,總是在丟與不丟之間掙扎?近幾年極簡、斷捨離的概念越發盛行,其實反映了人類社會有越來越多難以消化與承載的苦痛與陰影,而我們不斷用消除與壓抑來面對這些混亂與恐懼。

心理學家榮格說: 「每個人都帶著陰影,在個人覺知的生活中體現越少的部份,陰影越黑越深。」

而那些越是容易讓你掙扎丟不丟的舊物,可能就是個體心靈的陰影碎片。不妨在大掃除時細細感受每個掙扎丟與不丟背後的小陰影,探索你與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更貼近真實與直視陰影。

雖然現在連整理與清潔都可以請專業人員到府處理,很多事也都不用我們親身去經歷與攪和,但內心的整頓卻是逃不掉的課題。年前除了家中除舊佈新之外,我們的心靈在這一年內也往往承受了許多舊傷與新憂的交織而負累,心靈亦須除舊佈新。

衣櫥空間有限,舊衣物要淘汰,新衣物才有空間安置,而心的承載空間亦有限。若積年累月沒有善待這空間,心靈就像被塞滿雜亂衣物的衣櫥一樣,感受到衣櫥快要爆炸的感覺。想要內心是個怎樣的衣櫥空間,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整理與安頓後,我們才會越來越知道該哪種狀態讓自己舒適。

有些人總丟不掉舊物,有些人可以毫不猶豫的斷捨離,也有些人根本沒意識到要不要丟,你是哪種呢?

掙扎丟不丟時,停下來問自己:

  • 這東西讓我回想起什麼?這回憶的感受是什麼?
  • 若丟了這東西,我捨不得回憶裡的什麼感覺?
  • 這回憶中的自己是怎樣的?
  • 當回憶裡的感覺與自己被捨棄後,我的感受如何?

當物品與我們存在著一段故事時,無論是什麼酸甜苦辣的經驗,例如:上課傳的紙條、交換日誌、畢業紀念冊的留言或是前任的東西等等。我們難捨棄的不單只是物品本身,也不只是物品勾起回憶的對方,而更深的是「某部分的自己」。

當人感受到「不再一樣」時,是一種成長必然的失落與痛苦,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種心理或心靈上「死掉」的感覺。所有人事物的改變或逝去都需要一段哀悼過程,並非只因時間流逝而就當作是過去了。

試著讓大掃除的過程溫柔一些,給自己多點時間與心力與過去告別, 物品與情感的連結也需要分離,讓某部分的自己可以更扎實的鑲嵌在心中成為養分,心裡會漸漸醞釀出那一瞬間:「好,我覺得可以丟了。」這樣的可以丟了是帶著「接納不再一樣的改變」,把寄託在物品上的部分自己整合回來。

反之,若總是刻意快速地丟棄,讓自己在「來不及感受前就解決」,保護自己不用太涉入情緒擾動中,是害怕面對陰影的對策,一種防衛機制。有人在清理後感受到內心舒暢,但很快地又回到需要再清理的焦慮中,反覆循環;有些人在一堆舊物面前提不起勁整理,這些過往看似可以繼續存放,但談論起回憶卻是帶著空洞、麻木、無感等等。無論是透過不斷壓抑、消除或是抽離,我們抵死抗拒的陰影都會在人生不同階段時巧妙的以不同樣貌一而再再而三地呈現,被壓抑的陰影會不斷地敲擊我們心靈的門,是人與生俱來一股渴望整合與朝向完整的動力。

年前大掃除是幾天的事,但心靈大掃除卻是一輩子的事,丟不丟的掙扎猶如心理諮商/治療的縮影,每段諮商關係都會形成獨特合作模式:有些是慢慢打開一格一格的抽屜整理,有些是把全部東西都先翻出來一起承擔沈重的擔子,有些則需要每格抽屜都先敲敲看是否能開。

當然,有時也會經歷各種方式都嘗試後,才能感受自己適合的整理步調。無論何種方式,都很可能會經歷無助、懷疑與挫敗,也容易在過程中想逃或想把翻出來的東西一口氣的再塞回去,回到生活軌道中,用舊有的模式繼續生活,猶如癱坐在正在打掃除的房間裡,感受到越整理越亂的挫敗感,甚至問自己「我到底為何要費那麼大功夫整理?」

除舊佈新不是一昧的丟棄舊物增添新物而已,除舊亦不是單一的減法過程,而是一道道繁瑣的過篩、淘洗再加工的過程,讓丟棄舊物不只是一次次的把部分的自己捨棄,而是在舊物中看見自己內心的陰影,在淘洗後把對自己有意義的黃金留下。今年,我們一起從年前大掃除開始覺知與探索內心陰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