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與尋根

2023-12-01

文 / 陳大山 諮商心理師

在漫長的人生路中,失敗挫折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很難永遠成功站在浪頭上而不經歷某種程度的挫敗或失落。在低潮的情緒中,許多人都希望找到一個地方,把自己深深埋起來,不與外界接觸。這好像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可能也類同於一種向內的情感力量,在無意識的層次,責備自己、想放棄自己。

也許是把自己也搞丟了

在迷惘與痛苦中,把自己找回來的力量是什麼?答案可能因人而異。人本精神分析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的說法或能提供某些方向。他認為:人有「關聯的需要」(need of relatedness)。所謂「關聯的需要」指的就是人與人的連結。佛洛姆的著作探究了許多關於個人在現代社會的孤獨與迷失。他認為在一種深刻的認識與了解的過程,個人會透過與他人產生關聯,產生勇氣重新回看自己。佛洛姆所說的產生關連,像是受苦經驗中的旅伴,也許有時候「受苦」的旅途,會讓在看似廣陌生無垠的情緒地景中找不到方向,但有了「旅伴」後,受苦有了共同承擔的人。在交談中、在情感的聆聽中、在回憶的故事場景中,「旅伴」陪伴著受苦的人縮短獨自摸索的迷惘。這是心理諮商能夠提供的。

佛洛姆還說,人另有一個「尋根的需要」(need of rootedness)。這裡所說的「尋根」其實暗示了現代人因為在龐大紛亂的資訊超載時代,逐漸分散了自己對於核心自我的探索。這帶來一種莫名的焦慮與慌亂。因此尋根的意義在於,在描述自身經驗的同時,會漸漸抵達自己「感受到愛」的核心。

曾經有一位個案(個案資料經過改寫,隱藏可辨認之資訊),他在經歷了難以忍受的傷痛之後,跟工作單位請了幾個禮拜的長假,他想好好的休息。在他請假休養在家的時間,他想要出去走走散心。但一時半刻他不知道該去哪裡好?他憑藉著某個「奇妙的念頭」,決定回距離家裡近百公里遠的大學母校走走。踏進校門後,當他走在宿舍門口,看到三三兩兩的大學生坐在機車上閒聊。他突然驚覺,這個場景是如此的讓他感到熟悉,因為十年前當他還在念大學的時候,也是這般坐在機車上,跟朋友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突然,他閃過一個念頭:「也許我應該放下工作,重回當年深埋心中的夢想,完成研究所學歷」。

這個考研究所的「奇妙念頭」在他心頭揮之不去。後來,他下定決心正視這個想法,辭掉了疲勞的工作,努力往研究所之路邁進。後來在就讀研究的過程中,他常常感覺到重回母校的懷抱的溫暖與支持。也逐漸從傷痛中恢復過來。

在這個經過改寫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個案因為重回母校,而開啟了一段自我療癒的過程。此處正顯現了佛洛姆所說的「尋根」的意義。透過尋根的過程,個案彷彿重回了他的生命歸屬,透過「母校」這個涵容的空間,這賦予他更多的力量將失落的自我尋找回來。

將自己找回來的過程,中間可能還會經歷很多的挑戰與難題,可能也有不可預期的突發狀況。但重要的是當個案能夠聆聽自己的心聲(或者你也可以說聆聽自己的潛意識),那就會在自己的身上找到療癒的力量。